列印此頁
週二, 28 十月 2025 11:38

雲科大「從在地到國際跨域共創以建構 Beyond AI之原民韌性社會」展出成功

雲科大「從在地到國際跨域共創以建構 Beyond AI之原民韌性社會」

展出成功

   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推動原住民族研究計畫成果豐碩,於2025年10月28日舉辦展覽「從在地到國際之跨域共創與社會實踐—建構Beyond AI之原民族群韌性社會」,地點位於雲科大設計三館1樓展廳。本展覽由國科會贊助,呈現原住民族群整合型研究計畫的114年度成果,展覽中交流熱絡,由跨領域團隊共同完成原民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創新實踐。

    本次展覽所呈現的研究計畫以「韌性社會」為核心理念,由創設系謝修璟教授擔任總計畫主持人,整合AI、AR、VR等科技工具,回應原住民族群在文化保存、語言復振、社區發展等面向的挑戰。六位子計畫主持人分別為設計學研究所黃世輝教授主持子計畫一,探討兼顧里山概念與韌性社會的織布工藝村建構:台、日、泰、菲跨國比較;創設系謝修璟教授主持子計畫二,致力於應用代間參與美學社會設計,以整合 AI 及 AR 擴增實境系統於愛蘭巴宰部落無牆博物館之建構;創設系彭立勛副教授主持子計畫三,接軌東南亞族群及文化研究 -建置噶哈巫族蜈蚣崙部落 AI 生成 AR導覽系統;數媒系許志維副教授主持子計畫四,台東南王部落狩獵文化的 AR/VR 數位典藏:保存、紀錄與推廣;工設系蔡韋德助理教授主持子計畫五,致力於AI人工智慧在淸流部落賽德克族織布技術研究的推廣應用;中興大學行銷學系吳志文副教授主持子計畫六,建構原住民部落文創商品國際行銷與整合 AI人工智慧系統創新模式應用 。

    展覽內容涵蓋多元研究成果,包括跨國織布工藝村比較、AR導覽系統建置、VR文化保存、AI生成內容應用、APP推廣設計等,展現原民文化如何在科技輔助下走向國際。研究團隊以「跨域共創陪伴」為策略,結合社區總體營造、參與美學、社會設計、國際行銷與數位科技,陪伴部落社區面對挑戰、吸收壓力,並持續調整與創造,建構具恢復力與永續性的韌性社會。本次展覽不僅是研究成果的展示,更是一場關於原住民族群知識體系、非物質文化遺產權利與社會韌性實踐的深度對話。此展覽之內容深度關注原民文化,透過社會設計、科技應用與族群研究的學者、實務工作者與公眾參與,共同交流與思索如何以跨域共創方式,建構一個能夠回應變化、吸收壓力並持續再生的原民族群韌性社會。

計畫所有主持人與研究室團隊大合照

展覽海報

創意生活設計系謝修璟教授與成員之大合照

創意生活設計系彭立勛副教授展示其研究成果

 

承辦單位:創意生活設計系  

單位主管:謝修璟 

聯 絡 人:謝修璟  

聯絡電話:6423  

閱讀 46 次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