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現在每天會使用的 AI 工具有哪些?」一聽到這個問題,相信有不少人的腦海就已經浮現了許多個答案,但試著回想在一、兩年之前,可能多數人對於 AI 是什麼都還沒有具體概念。AI 科技演進的速度相當快,全民的 AI 素養都應積極趕上,而且要能應用在產業端,對此,身為 AI 專家的雲林科技大學校長張傳育最為有感。

AI 智慧辨識技術產值驚人 跨域應用展現產業合作潛能
「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(以下簡稱 IRIS)是教育部評選出的特色領域研究中心,成立於 2018 年,核心目標就是開發兼具前瞻性與實用性的 AI 智慧辨識技術。」張校長表示,IRIS 所專注的智慧檢測、智慧醫療、智慧生活等三大應用領域,全都跟產業發展息息相關,一路以來能與超過 400 家企業合作並創造近 3 億元的產值,足以證明產業對於應用 AI 的渴望。
張校長強調,AI 人才的培育不能只停留在技術層面,更要回應產業的真實需求,而這也是雲科大 AI 教育著重「應用導向」的主要原因,透過與在地企業攜手合作,推動「問題導向學習」與「場域實作」,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技術,同時也能更加理解產業的營運邏輯。
以木雕作品的蟲蛀防治為例,AI 技術能協助判斷木雕作品是否遭受蟲害,並提出防治建議。「苗栗三義是台灣木雕重鎮,但木材長期暴露在環境中容易遭受蟲蛀,影響作品的保存與價值,這時,就輪到 AI 人才上場了。」張校長指出,AI 人才能挾著應用技術連結文化與產業,讓「在地鏈結」的教育理念得以發揚光大。
將雲科大打造成中部地區 AI 教育基地
當然,AI 技術的發展牽涉到倫理、隱私與社會責任等議題,因此雲科大在課程設計上也納入「科技倫理」與「社會影響」的討論,引導學生在學習技術的同時,也一併思考技術背後的意義。

雲科大將積極推動跨系所 AI 課程整合,朝中部 AI 教育基地邁進。
AI 教育不只是技術訓練,更是價值觀的培養,雲科大的 AI 人才培育從 IRIS 擴展至各學院、各學系,不變的原則就是讓學生走出課本、擁抱產業。接下來也計畫將 IRIS 的經驗延伸至整體校務,推動跨系所的 AI 課程整合,並強化與產業的合作機制、積極參與政府 AI 人才培育計畫,以成為中部地區 AI 教育基地為目標持續前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