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新任校長張傳育。圖/陳嫣蔚
以深厚的學術專業與產業經驗,擘劃技職教育新藍圖-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今年2月迎來新任校長張傳育,求學經驗橫跨技職與學術體系,專精資訊與電子工程,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技術長與副執行長,張傳育對產學趨勢與政策規劃具高度掌握,並以「重塑技職教育」為核心目標,致力將雲科大打造為國際級創新服務型科技大學,深化學術與產業接軌,提升技職教育價值。
跨足學術與產業 打造創新服務型大學
張傳育校長的求學歷程涵蓋技職與學術體系,從五專、二技起步,進入成功大學攻讀研究所,最終取得博士學位,執教後長期指導學生參與競賽,他深知技職學生需要的不只是書本知識,而是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。
且在工研院任職的五年半內,他更深入政府政策與產業發展,參與制定AI、健康照護等前瞻技術的長期規劃,「這段經歷讓我更理解大型計畫的運作,並強化與政府部門的合作管道。」張傳育表示,這些寶貴經驗將助力雲科大精進校務治理,推動技職教育轉型。
強化產學合作 推動技職教育轉型
面對少子化與AI技術革新帶來的挑戰,張傳育認為,技職教育吸引力下滑的關鍵在於教學模式需與時俱進,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,包括深化產學合作、設立研究中心、推動技術研發、助力產業升級,並強調改變教師思維、教學方式,強化學術與產業的鏈結,注重實作與產業導向研究,進而讓學生透過專案參與提升競爭力。
他指出,許多學科表現不佳的學生,在實作課程中反而能夠發揮潛能,因此教育應該因材施教,而非沿用數十年前的傳統教學模式。透過產學合作,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就能夠接觸業界真實需求,畢業後即能無縫接軌就業市場。
智慧科技與綠色發展 創造產業價值
為使技職教育更具實務價值,雲科大將專注於智慧製造、智慧醫療與淨零碳排等領域,推動技術研發與能源管理,並積極銜接國家政策,打造綠色科技優勢。「學術研究必須轉化為產業價值,否則缺乏意義,」張傳育強調,學校將以創新服務為核心,促進學術與產業的緊密連結,提升技職教育的影響力。
AI技術正在重塑各行各業,張傳育認為,「AI不會取代人類,但會取代不懂AI的人。」為了提升學生在數位時代的競爭力,雲科大將推動跨領域學習,讓學生具備人工智慧、大數據等關鍵技能。此外,學校也將提前導入專題製作,強化學生的實作能力,確保畢業後能夠立即應用於產業。
深化國際交流 培養全球競爭力
在全球化趨勢與產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,高等教育不僅需要深耕在地優勢,更需要放眼國際,以培養具備全球視野的人才。張傳育計畫強化外籍師生資源,積極引進國際專業師資,並與海外頂尖實驗室建立交換計畫,讓學生能夠參與國際前沿研究,進一步提升全球競爭力。
他認為,雖然學校位於雲林,但當地擁有豐富的製造業與農業資源,這些產業特色將成為技職教育發展的重要基礎。未來,雲科大將整合技術優勢,打造技術智庫,擴大影響力至全國乃至全球。
五年願景 打造技職教育標竿
張傳育期許雲科大成為技職教育的典範,不僅是學習的場域,更是創新與價值轉化的基地。他將以務實且前瞻的策略,引領雲科大迎戰全球技職教育的變局,為台灣培育未來關鍵人才。他相信,透過產學合作、國際交流及跨領域學習,學生將具備無可取代的競爭力,在全球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