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獎補助上百所大專校院開性教育課程,雲林科技大學今年融入大一必修。圖為雲科大將性教育結合體育活動進行宣導。(雲科大提供)
〔記者林曉雲、楊綿傑/台北報導〕教育部去年起將「全面性教育課程及宣導」納入公私立大專校院獎補助指標,鼓勵大專校院開設必修、選修、通識課程及辦理宣導,今年補助138校、1571萬多元,依教育部統計,全國共有104所大專院校開設全面性教育課程、占比逾74%,辦理全面性教育宣導活動則達100%,雲林科技大學今年更融入大一新生必修課。
雲林科技大學性教育列必修課,諮商輔導中心主任陳斐娟說明,113學年全校開設及融入共35門相關課程,主題包括性別認同、性別角色認知、親密關係溝通技巧,教導性知識、避孕方法,以預防感染性病,近3000名學生修習,新學年更融入大一新生必修的「生涯導航」課程,盼藉此讓性別相關知識觸及率更廣。
陳斐娟表示,性教育是全人教育一環,面對新世代須以更開放健康的心態談論性議題,校方不定期辦理各種宣導活動,如透過校慶運動會辦理性教育宣導、愛滋篩檢,校內性別影展、性別微電影競賽、性別平等班級座談等,並邀請專家分享性病知識、正確使用保險套等內容,透過活動前後測了解學生學習成效。
而台灣師範大學更積極培育健康教育的師資,師培學院助理教授高松景指出,課程從最上位的「健康親密關係」出發,介紹性的價值與實踐性該有的能力,並透過探究式教學,要學生實際找一位對象談「模擬戀愛」,且訪談不同世代的觀點,「自己要先了解戀愛的感覺,才能教孩子」;他也與學生討論100年前徐志摩的三角戀,探討生理、心理、社會等因素對感情的影響,促進學生反思自己的情愛觀點與關係經營。
台師大學生陳彥廷表示,過去比較不擅表達,透過模擬約會的課程,更清楚如何開啟約會、經營關係、解決遇到的課題等,很多孩子在大學前都有戀愛經驗,但仍屬懵懂,未來將結合所學及人生經驗,帶入遊戲及探究式學習等元素,將相關知識傳遞給國高中生,提升性健康知識。
此外,中原大學教務長皮世明分享,學校透過「性別與關係的共融課程」、「性別平等講座」、「通識自主學習講座」等多面向活動,以實際案例加強學生及職員對性平、跟騷、性傳染病與預防的認識,也與現代婦女基金會合作培育學生成為校園性平宣導種子教師,讓學生發揮對年輕人的影響力。
雲科大與地方衛生局合作辦理愛滋篩檢活動。(雲科大提供)